INFORMATION
发布时间:2018-05-29 11:45:42
对金琅音响的关注是来自于这款AC782经典版的推出。所谓经典(Classic)版,必然是相对于在"国展"上获奖的782普通版而言的。但无论是它那伟岸的体型、精美的工艺、还是耐人寻味的音色,无不映射出国产器材近年来长足进步的影子所在。
倾斜面板的独特之处
从单元以这种传统的排列方式来看,这显然是一款三分频的音箱。为了获取最佳的线性相位,设计者将中高音的钢琴漆障板向后倾斜了7度。许多前面板以后倾式设计的落地音箱除了他们所宣称可达到时间相位一致性的功效之外,印象中都能够在音像表现上得到像小喇叭般的杰出成就,诸如Thiel、Hales的圆弧设计,Avalon的多角削切面板等,虽然它在前障板的设计不尽相同,但栩栩如生的音像表现对它们来说,似乎都像是可以信手拈来,展现出一个生动的音乐演出场面。
782经典版的份量不轻,双手将它抱起时,感觉像是实心似的,也许潜意识还是有种"唯有重量论英雄"的微妙心理作崇,顿然使得我对这对音箱多了几分莫名的好感。显然,24mm厚的高密度板,无疑是50斤的重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抑制了箱体谐振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端。
富有创意的铝带高音
782经典版的改进不仅仅只是增加了一只4.5英寸Vifa特别定制的中音单元(M10MD-39-08)。高音单体的改进也表现为更加精益求精:我们可以看到以前G2(铝带式高音的专利名称)的障板是ABS(工程塑料)材质,现在已改为无磁性的铝镁合金,以降低对单元整体磁路的干扰。创造性的U型磁路设计,将磁效率的利用率推致巅峰,从表面上看,新款的铝带的长度似乎有所缩短,但事实上为了让单元的截止频率向下延伸的更低,以便与中频衔接得更加流畅、自然,其铝带长度是保持不变的,只是增设了两端的无磁性亚铁,让磁间隙更小,刚性更好,目的是可将原来1%的谐波失真降至0.5%。依然保持不变的当然还有背后精密的阻抗变压器,精心改进后的G2高音单元,还是在实际的听感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它的魅力。
我们知道,铝带单元总是标榜其极轻的振动质量和平均直接的驱动方式。的确,这是它先天的两大优势。但缺点便是低磁束密度造成的低效率,因为在先天的结构中,这种发声单元的磁极间必须离开得较远,以便让出空间给振膜运动和发声。而事实上增加磁效率的问题是用钱可以解决的,如采用一些昂贵的Neodymium钕铁硼,再配合适当的振膜面积,其效率可达至100dB左右。
这对音箱表现出来的高频延伸,实在让人感到万分的惊奇。虽然高素质的普通球顶高音的上限表现已经足以令我们如痴如醉,但是40kHz(如果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激光测试可以达至70kHz±4dB)的铝带高音那种飘逸、剔透还是不禁让人对它刮目相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在于近乎神奇的透明感与细节再生能力,将录音中的所有一切都毫无隐瞞的显露在我面前。
各个频段的表现
自然而和谐的高频表现,几乎是不必去刻意的注意它,而影响你听音乐的兴致。在《Tutti!》首曲《黄蜂之舞》中,灿烂的铜管乐器的金属感或铙钹猛烈忘情的撞击,爆发出辉煌的质感。细微部分也同样荡漾着理性的刚毅与精致。
当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中音表现上,可以发现782经典版对许多原本清澈透明的录音,更平添了一份轻松与潇洒,在新爵士乐女歌手Stacey Kent清新脱俗的嗓音中蕴含着一种微微的空气感,原本温柔而略带沙哑的声线,由782经典版诠释后,更加显露出至情至性的韵味。
或许是因为硕大的磁钢、反弦的折环与双音圈的设计,所以为低音单元在能量的发挥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特质,在播一些大型交响乐中的管风琴或爵士鼓的打击部分,最为容易印证这一点。而《炎黄第一鼓》中的霸气与力道也同样具有强烈的说服力。由于取得了与中频的平衡,致使鼓点的凝聚力,是向四周慢慢扩散开来的,余韵却能得到点到即止的停顿。
对于古典音乐的诠释,它也表现出独特的内涵在其中,无论是小提琴、钢琴的独奏,还是低音大提琴,都可以不露音响痕迹的呈现出自然纯真的极高境界。要印证这种感受,你不妨听听爵士贝斯手Ron Carrtey以拨奏演出的巴哈大提琴组曲(Philips PHCE12007)那种自然温馨毫无火气的演奏仿佛是向对你倾诉衷肠。
聆听形式的新体验
我们深信,一个成功的品牌或一件经典的艺术作品在自成一派的风格中定有其蕴藏在背后某种特质的因素。这款782经典版也不例外。在与它相处的这段日子里,我强烈的感受到了专属于金琅那种爽朗、流畅的音乐印象,和在单元配置下营造出的整体平衡性。印象中这已不是金琅公司推向市场的首款三分频音箱,这样体积的喇叭,有着自然音色的平衡,相当少的渲染,由此亦可以窥知设计者是要将那种理性的音乐风格赋予在它的身上。
对于某些发烧友而言,或许量感更多的低音、甚至是略带一点音染,反而可以让他们更愉悦的享受音乐。但如果您想要对音乐作完全理性的深入解剖、或是彻底地观察所有的录音细节,那么它可以为你带来难以置信的音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