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金琅AC-782经典版

INFORMATION

发布时间:2018-05-29 11:46:59


眼之间,接触到金琅的"经典版"AC-782已经半年有多了,却感觉到仿佛仍在昨天一般,刚见到它的那一刻至今记忆犹新。

"经典版"AC-782是一款很动人的产品,外观华丽,具有时代气息。其外表采用了昂贵的白杨树瘤原木皮,工艺处理精致。整个音箱的驱动形式为三路三单元背面倒相孔落地设计,在设计时将中、高音单元布置在一块后倾了7度的中高音障板上,使中高音单元的发声点与低音扬声器处于同一水平点,这样保证了中、高、低频的声音在同一时间到达了听音者的耳朵,减少了箱体的相位失真,获得了最佳的线性相位。

我曾经很多次的接触金琅的AC-782,对它抱有很强的好感,一晃好几年过去了,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就国产音响而言,一个型号的产品能够在好几年之间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至今还在生产销售的委实不算多,而AC-782就是这其中一员。最近金琅又推出了AC-782的后续版本,名曰AC-782经典版以及AC-782纪念版。

经典版 AC-782的低音单元为厂家自己生产的AC-180F1s 7英寸低音,AC-180F1s为双音圈式的结构(老款的AC-180F1为单音圈设计),其好处是可以大幅提高单元的功率承受能力、散热能力,并且使得单元频率高端的阻抗变得更平坦一些。AC-782经典版的高音同老版也不同,为改进版的G2,主要改良了原有单元的磁路结构,提高了磁效率的利用率,并且将铝带的振动面积增加了80mm2,总谐波失真也降到了0.5%以下,其高端频响能达到40kHz的惊人指标。

可是同老版的AC-782相比,以发烧友的目光看,经典版"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了。老版是一款二路二单元的落地箱,而经典版782却变成了一款三路三单元的落地箱。就我们的平常经验来讲,任何一个产品的型号升级,其基本结构不会大变;即使是比普通版贵上一截,你揭开面网,依然可以看到它同普通版一样具有相似的面孔。总的来讲,这些升级产品(同一个型号)的基本构造及外形基本上都沿用了老产品的思路,而AC-782的升级版本"经典版"AC-782竟然同老版本有了天壤之别,由"张三"变为了"李四",其变化岂不叫人吃惊?

那么AC-782经典版的表现到底如何?在这大半年之中,在朋友处的听音室里"经典版"几乎绝大部分取代了其它音箱的位置成了试听的首选配置,为它搭配的器材从音源到前级、解码器、功放几乎不停地在变换,音源累计有Marantz CD-63SE、CD-72MKⅡ、麦景图的CD机;前级有数台胆前级,晶体前级则有德国的Aaron的No.7、No.2;功放大部分时间使用的为柯颂的V8,还有英国的Audiolab的8000M单声道后级;解码器有Xindak的升频器DAC-3、中裕的1900以及美国Parasound(宝利音)等等。可以说,在器材的配置上,这大半年,AC-782经典版几乎经受了最严竣的考验,用各种各样的器材对AC-782"经典版"进行试音,它对所驱动的功放要求并不严格,在试听中的功放不论采用哪台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于那些担心"好箱挑功放"的使用者来讲可算是一个好消息。

在试听"经典版"之时,我曾多次切换别的音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音乐性的表达上,经典版具有更强的亲和力,这一点连老版的AC-782也有所不及,它的低频松软,让人舒心;它的中频厚实而迷人,在这一点上原来的版本则明显有差距,这可能得益于在经典版中专司中频放音的那只Vifa 4.5英寸中音单元的使用。在这个对音乐表现影响重大的频段里,调试得稍有闪失便会使得器材的表现大打折扣,可在"经典版"中,你不会察觉到其中的缺陷。听人声《阿陶的歌》(春水出版社,片号春水001),歌者人声的厚实饱满以及迷人足以证明经典版的过人之处。我曾多次在不同的系统换听此盘CD,聆听第一首《春水》和第八首《日出部落》在不同音箱之间的区别,结果同位价产品没有哪个系统有胜出"经典版"的高频表现,带式单元便是音箱的"出彩"之地。而对于金琅G2的表现,从数年以前到如今一直是一个"亮点",其高频的飘逸、极高频泛音的还原能力很好。在整个频段的处理上,"经典版"表现得非常平滑,从上到下仿佛是一个顺滑的整体,既没有明显的人为加强,也没有细微的毛刺存在,让人感觉舒服、顺畅。

"经典版"能给出宏大的三维声场,包括高度、宽度以及深度,据我的经验,在使用时要将"经典版"离侧墙以及墙角远一些,以免其低频受到过多的渲染以及影响其低频的层次感。试听《阿陶的歌》,本系统反映出了栩栩如生的演出场景,陈永淘在《春水》、《日出部落》、《打孔翘》的表现仿佛就在耳边演唱,《日出部落》前的那一段低沉而浑厚的开场白听起来如同歌者在面对面向自己婉婉道来自己的心路历程。而从《打孔翘》前的那一段略带调侃、诙谐的话语又仿佛看见歌者陈永淘性格中机智、略带幽默的另一面。

"经典版"的低频下限颇深,40Hz的低频下限(-3dB)几乎涵盖了音乐信号的绝大部分低频段,在播放低音大鼓、钢琴等多种打击乐器,即使是在极低频段,它也能给出较富质感、层次分明的声音;它的声音通透,细节分明,即使长时间的聆听也不会使人感到疲劳。在前面说过,"经典版"对功放并不挑剔,但我们仍然要对系统的配置作出最好的搭配以使它的性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有时两个贵价的器材搭配在一起并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例如在听音中我们便遇到过这样的一例,在用麦景图的一款CD机搭配Aaron的No.2时,通过"经典版"出来的声音通透感大受影响,声音并略显黯淡。原因是两件器材均属相当浓郁的机种,配在一起会使系统的通透感受到影响,层次感不再鲜明,那时的搭配应以Aaron的No.7代换下No.2以博取整体的平衡(Aaron的No.7属于典型的冷峻、高速度的冷色调机种,同暖色调的No.2相比截然不同,而且比No.2要便宜一大截),这样方能软硬兼施让"经典版"放出最优美的声音。

经典版AC-782的"软肋"在哪儿?我再三思索也无甚结果,仔细回想起当初在朋友处试听"纪念版"与"经典版"的区别时的情形,依稀觉得在低频的控制力上"纪念版"要险胜"经典版"一筹,然而这种差距远不像其价格上的差距那样明显。

曾在电话中同金琅的李晓琳先生谈起过AC-782,他谈到光是"经典版"的调校时间就用了大约近一年之久,这种对音质不懈的追求真是让人感慨。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走进企业 产品中心 技术支持 发展历程 媒体声音 经销商 联系我们 在线商城